:::
緊急聯絡專線 02-33669119
  • 認識颱風
    颱風是臺灣地區四大氣象災害(颱風、梅雨、寒流、乾旱)中,所造成損失最嚴重的一個,但是它帶來的降雨也是我們民生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 壹、颱風是什麼?
    源自熱帶海洋上的強烈低氣壓(或稱熱帶氣旋),暴風半徑可達數百公里。在北美洲稱颶風,印度洋稱為旋風,菲律賓稱為碧瑤。

 
  • 貳、颱風生成源地的特徵:
    (1)持續的水汽供應:暖洋面水汽上升,對流增強,使更多的水汽上升,如此反覆形成溫度較高且氣壓較低的颱風中心。
    (2)較高的洋面溫度:海水面的溫度必須達27℃以上,才能有足夠的水汽蒸發,供應颱風的能量,而南美洲和非洲西外海,因水溫較低,不利颱風形成。
    (3)足夠的科氏力:有足夠的科氏力,方能帶動水汽而成低壓氣旋,形成颱風環流,故赤道上幾乎不可能形成颱風,而要在南、北緯5度以上方有可能形成颱風。
    (4)大環境的配合:大尺度的大氣運動能夠提供地面輻合、高空輻散的理想環境。如此能使在地面因輻合累積的空氣被迫向上運動、而在高空向外輻散,形成對流強烈的低壓系統,最後演變為颱風。

 
  • 參、颱風的分類:
中央氣象局以颱風中心平均最大風速將之分為輕度、中度、強烈颱風。
颱風強度 近中心風速
公尺/秒 浬/時 相當風級
輕度颱風 17.2 ~ 32.6 34 ~ 63 8 ~ 11
中度颱風 32.7 ~ 50.9 64 ~ 99 12 ~ 15
強烈颱風 51.0以上 100以上
 
16以上

 
  • 肆、颱風的結構
    颱風的暴風範圍相當大,其半徑約有三、四百公里;由於氣象雷達無法看到它的全貌,其著重於對颱風降雨的預測,不易描述詳盡其結構,雖然現在從氣象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颱風中上層大致呈圓形並含螺旋狀旋轉著的雲,顯現整個颱風中上層的形狀,但卻無法看到內部詳細的情況。現在我們分別從各方面說明,綜合起來也許可以有一個概略的印象。

(1)當颱風中心風速達17.2公尺/秒,即可稱為颱風。
(2)颱風氣流在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南半球是順時針)向內旋轉輻合向上。
(3)風速15公尺/秒(七級風)的範圍內稱為暴風半徑,其範圍可達半徑三、四百公里,外圍約略呈圓形。
(4)氣流在颱風中心輻合,因力的平衡,而在中央形成寧靜的颱風眼。
(5)颱風眼具垂直向下的微弱氣流,此處天氣較穩定,無強風亦無強雨,但其四週的眼牆雲層最厚,風雨最大,氣流上升很快,垂直高度可達15~18公里左右,即約略為對流層頂。
(6)距離颱風眼愈遠,亦即漸向外則雲層漸薄且風雨也漸弱。
(7)颱風登陸後,失去水氣與熱量的供應,再加上摩擦力的增加,容易使威力減弱。另外,若颱風向北前進時,海水溫度的降低,所以一旦颱風進入大陸後,很可能會變為一個較不具威力的溫帶氣旋。

颱風的結構
 
  • 伍、颱風的路徑
    颱風的進行方向,一般都受大範圍氣流所控制,在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颱風,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環流所導引,因此在太平洋上多以偏西路徑移動,但到達臺灣或菲律賓附近時,已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邊緣,故路徑變化多端,有繼續向西進行者,有轉向東北方向進行者,更有在原地停留或打轉者。一般而言,導引氣流明顯時,颱風的行徑較規則,否則颱風的行徑較富變化。
颱風的路徑

北太平洋西部颱風路徑圖
(1)侵襲臺灣的颱風可能造成強風、豪雨、暴潮及海水倒灌等災害,其移動路徑可分為三大類:向西路徑、向西北路徑(此類颱風侵臺所造成的影響最大)和西北轉東北路徑。
(2)颱風要轉向時,其行進速度通常會減慢。
(3)依統計資料顯示,侵臺颱風以8月份最多,多由東部登陸,而其移動路徑多由東向西。

瀏覽人次 3329